傳承非遺文化,助力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23-09-05 10:15:1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姚駿 | 責任編輯:喬沐黨的二十大指出:“要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非遺文化對增強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為了了解非遺保護和傳承的現狀,合肥工業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學院“傳承非遺文化,助力鄉村振興”團隊前往安徽宣城涇縣,通過實地走訪調研當地非遺,深度探尋非遺文化的魅力。
“不知涇邑山之崖,春風茁此香靈芽”——尋訪涌溪火青傳承
7月12日,實踐團隊遠赴安徽省宣城市涇縣廊橋鎮——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涌溪火青”的原產地,了解并學習涌溪火青的制作流程,宣傳這項流傳千古的制作工藝。
圖1:調研團隊和涌溪火青傳承人的合影
圖2:調研團隊采訪涌溪火青傳承人石水根先生
涌溪火青為手工操作,鮮葉經揀剔攤放以不超過6小時為佳,要求當天鮮葉當天制完。火青制造工序分殺青、揉捻、炒頭坯、復揉、炒二坯、攤放、掰老鍋、分篩等工序。全程約20—22小時。涌溪火青生產工藝考究,手工技術精湛,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完全采用手工制作,工藝復雜、勞動強度大,需要長時間經驗積累,且茶園大都分布高山峻嶺之上,山高路險,加之茶葉采摘期短、產量低、成本高,工作辛苦且收入不高,使得涌溪火青傳統制作工藝后繼人才匱乏。
實踐團隊成員對非遺傳承人石水根先生進行深入訪談。石水根先生也表示現在手工藝很辛苦很難做。機器信息運轉一直需要人工看守,工資待遇卻并沒有跟上采茶員所付出的勞動。種種因素導致做茶葉的人越來越少了,傳承人在訪談的最后表達了自己對于涌溪火青文化斷代的擔憂。
“宣紙奇葩譽海瀛,書圖妙味仗伊靈“——參觀宣紙文化園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宣紙是傳統手工紙品中最為杰出的代表。
7月13日,實踐團隊前往了坐落于宣城涇縣的中國宣紙文化園。宣紙作為涇縣的地理標志產品,千百年來,工匠們一直秉持初心,堅持手工制紙,團隊跟隨著大國工匠周東紅的腳步,一起親身體驗了宣紙制造的流程。
圖3:實踐團隊在宣紙文化園合影
圖 4講解員正在講解宣紙文化和歷史沿革
宣紙生產工藝極其復雜,粗略來分,可以分為選材、制漿、撈紙、曬紙、檢驗和剪紙等6道工序,均為手工制作。而其中撈紙和曬紙這兩道工序,則是最具有技術含量的,需要師傅用心去感受,用時間來沉淀。
圖5:周東紅師傅正在演示撈紙技藝
本次實踐團隊有幸邀請到大國工匠——周東紅師傅進行采訪。周東紅師傅介紹他的早期職業生涯中說到,那時候的他也曾有過想要放棄的想法,但是后來的他在經過家人的勸導,并且憑借著自己堅強的意志力,一步步克服困難、精益求精,才有了今天的嫻熟技藝,并且有幸獲選成為大國工匠。周東紅先生說到:“學習任何事情想要成功都要有堅強的意志力,不可以半途而廢!”。當問到對于宣紙傳承的建議和希望時,周東紅先生說:“我希望更多年輕人加入到宣紙技藝的傳承保護中來,能夠更好的為宣紙文化的傳承保護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也希望創新更多宣紙的產品從而帶動宣紙文化的發展。”
圖 6團隊成員正采訪周東紅師傅。
同時,實踐團隊也與制紙廠內最年輕的曬紙師傅姚云夔探討了當下宣紙非遺文化傳承難的主要問題。他說,隨著老一輩傳承人的退休,年輕一輩愿意來學習這些手藝的人越來越少,主要原因有工作環境十分辛苦枯燥,同時工資待遇無法滿足年輕人的養家糊口的需求,導致非遺文化繼承人越來越少。想要讓非遺文化能夠更久遠的傳承下去,解決年輕一輩的顧慮問題也將會是傳承和發展非遺文化的一個關鍵因素。同時姚云夔師傅向我們介紹他在工作之余,也會在短視頻平臺上發布一些介紹宣紙制作工藝的視頻。不僅可以給他帶來一些額外的收入,也能讓更多的人關注到宣紙文化,這也不失為宣紙發展和傳承的一個不錯的道路。
圖7:實踐團隊正在采訪姚云夔師傅
“尋訪涇縣木梳鄉,感悟傳承木梳藝“——參觀涇縣木梳博物館
涇縣被譽為“中國木梳之鄉”,不僅是全國最大的木梳加工生產基地,其宮廷木梳更是流傳至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7月13日實踐團隊前往涇縣木梳生產基地和涇縣木梳博物館,參觀了木梳工廠化生產的流程并在博物館講解員的帶領下了解了涇縣傳統木梳的發展歷史以及主要的制作流程。
在參觀了解了涇縣木梳文化和發展歷史之后,實踐團隊在博物館的木梳傳承人的教學下親身學習了木梳的傳統制作流程。實踐團隊的成員在學習后表示:“想不到小小的木梳也藏著這么大的學問”。
圖為木梳師傅正在制作木梳
圖8實踐團隊學習制作木梳
圖9實踐團隊與木梳傳承人合影
“非遺文化進校園,弘揚非遺青年行”——實踐團隊赴鹿園小學
7月14日,實踐團隊趕往丁家橋鎮鹿園小學,為小朋友們開展以“非遺文化”為主題講座的一系列活動。
圖10實踐團隊在鹿園小學
圖11實踐團隊成員開展非遺文化講座
團隊通過開展非遺主題宣講、非遺主題知識問答和非遺特色活動的方式,吸引小朋友們對于非遺文化的關注和興趣,引導年輕人們去體驗學習當地特色非遺文化,促進當地非遺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中華傳統文化之美也是每個當代大學生都應肩負的責任。實踐團隊的成員表示:“非遺文化的傳承的接力棒已經交接到青年一代手中。對于非遺,希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只是隔屏圍觀,而是能用我們自己的方式讓非遺煥發出青春的光彩。”青年代表希望,青年創造明天。當青年親身參與到非遺文化傳承中,非遺的保護事業才能有不竭的磅礴力量。(圖文:姚駿)